
產品分類
Products大田作物四情監測系統是集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于一體的智慧農業管理系統,實時監測土壤墑情、作物苗情、病蟲害蟲情及氣象災情。通過傳感器、攝像頭、氣象站等設備采集數據,經云端分析后為農戶提供精準決策支持,如精準灌溉、施肥、病蟲害防治及災害預警。該系統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智能化、精細化管理,有效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,減少化學投入品使用,助力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。
小麥赤霉病測報儀以智能化為核心,集成多參數氣象監測與孢子動態捕捉功能。設備可實時采集空氣溫度、濕度、大氣壓等10余項環境數據,結合孢子數量變化,通過邊緣計算模型實現病害風險秒級預警。支持從載玻帶加載到成像回收的全流程自動化運行,配備超長專用載玻帶,減少人工干預。用戶可通過PC端或移動APP遠程查看數據趨勢圖,把握最佳施藥時機,助力小麥精準種植管理。
小麥赤霉病監測設備采用“氣象+孢子”雙維度監測技術,實現病害早發現、早預警。設備配備1200萬像素顯微成像系統,可清晰拍攝病菌孢子形態,支持自動識別種類。通過物聯網技術將環境數據與孢子信息實時傳輸至云端,結合AI算法生成防治建議,并通過短信或APP推送至用戶。設備支持太陽能供電、北斗/GPS定位及遠程升級維護,適用于大規模農場及科研機構,提升防控效率。
小麥赤霉病監測儀是專為精準防控小麥赤霉病設計的專業設備,集氣象監測與智能孢子捕捉顯微成像于一體。它通過高精度傳感器實時采集風速、風向、雨量、溫濕度等氣象要素,結合內置數據模型分析病害趨勢。內置智能孢子捕捉裝置可24小時自動采集、顯微成像并上傳孢子圖片,形成動態數據庫。設備支持遠程控制與數據訪問,為農戶提供科學防控依據,減少農藥使用,保障小麥產量與品質。
玉米大斑病在線監測系統是基于物聯網、大數據與AI技術的智能農業工具,整合氣象、孢子、圖像數據,構建“采集-分析-決策”全鏈條防控體系。它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溫濕度、風速等環境參數,結合1200萬像素顯微成像系統捕捉病菌孢子,利用AI圖像識別分析葉片病斑,實現病害早期預警與精準分級,為農戶提供差異化防控建議,助力科學防治、減少農藥使用。
玉米大斑病監測儀是專為玉米大斑病設計的智能化監測設備,集氣象監測與智能孢子捕捉顯微成像于一體。它能實時監測空氣溫濕度、風速、雨量等氣象參數,并24小時自動捕捉病菌孢子,進行高清顯微拍攝及圖片數據自動上傳。該設備支持多種工作模式,配備超長專用載玻帶,可遠程控制與升級維護。其應用實現了病害的無人化、可視化監測,提高了監測效率和準確性,為現代農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。
土壤溫濕度檢測系統是精準感知土壤環境的核心裝備,通過高精度傳感器實時采集土壤溫度與濕度數據,支持多層深度(如10cm、20cm)同步監測。系統采用低功耗設計,搭配太陽能供電模塊,適應野外長期部署。數據通過無線傳輸至云端平臺,生成變化曲線與預警信息,輔助農業灌溉決策、生態研究及園林綠化管理。其防水防腐蝕外殼確保在惡劣土壤環境中穩定運行,是智慧農業與土壤科學的重要工具。
蝗蟲在線監測站是集成物聯網、大數據、AI技術的現代化設備,采用光誘(黃光580-620nm+紅光640-680nm定時互換)與性誘(特異性引誘劑)結合方式,通過2000萬像素高清攝像頭與AI算法自動識別蝗蟲種類、齡期及種群密度,數據實時上傳至農業大數據平臺生成遷飛路徑與爆發趨勢模型。系統支持三級預警機制,當蟲口密度超閾值時,自動通過APP、短信推送風險信息,并提供精準防控建議。
蒸發量傳感器氣象觀測與預報為氣象模型提供基礎數據,提升降水預報、干旱監測的準確性。例如,通過分析蒸發量與水汽輸送的關系,優化天氣預報算法。農業水資源管理監測農田灌溉過程中的蒸發損失,指導農民調整灌溉量,減少水資源浪費。研究顯示,精準灌溉可提升作物產量10%-15%,同時降低用水成本。生態研究與環境保護長期監測濕地、湖泊等水體的蒸發規律,評估氣候變化對水循環的影響。例如,在青藏高原湖泊研究中,蒸發量
稱重式水面蒸發器基于壓力式測量原理,通過高精度稱重傳感器實時監測蒸發皿內液體重量的變化,結合水的密度與蒸發皿幾何參數,精確計算出液面高度變化,從而測得蒸發量。抗干擾能力強不受液體結冰、風浪、降雨等環境因素影響,克服了超聲波液位測量在低溫或無水條件下易失效的弊端。測量精度高典型精度達±1%,量程覆蓋0-190mm,可捕捉微小蒸發量變化,為科學研究提供可靠數據。實時記錄蒸發量數據,支持本地存儲與遠程傳